(资料图)
央视网消息:昨天(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有关航天的各种高新技术再次引发大家的关注。在很多人看来,航天技术特别神秘、遥不可及。但实际上,近几年来,航天科技在科研人员的巧手下,正在不断“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航天器上使用的一种保暖材料遇到我们平常穿着的保暖服会是什么样呢?
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记者看到了这种航天材料制成的民用保暖絮片。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我手上拿的这种保暖絮片,它的原材料来自一种航天器常用的保温材料。通过航天工艺将这种材料做成纤维或者絮片,就可以用来纺织和填充做成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马甲就填充了这种航天保暖材料。
这个看起来和棉花没有什么区别的航天保暖材料可不一般,最早它是用在卫星“星衣”上,也就是我们常看到卫星表面那一层金色的外壳。太空中的温度在-270℃左右,也正是有了这层外衣的保护,才能让卫星内部温度维持在0℃以上,确保内部电子器件能正常工作,也因为这样的特性,它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服装面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杨煊赫:它的导热系数比较低,回弹性特别好,可以机洗、水洗,有更长的寿命。暖这个概念不是这个衣服拎起来重或者摸起来厚就是暖的,它有严格的测试标准。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进行的这个实验就是有关于成衣的保暖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杨煊赫:这里面测的就是用我们自己的棉做的一件防寒服,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还是能达到预期,和同样规格的防寒冲锋衣相比,重量可以减轻40%,保暖性可以提高30%。
除了满足消费者保暖的需求,如何让面料更美观、更耐用,研制团队现在还为材料增加了拒水、抗菌和远红外等功能。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航天保暖材料负责人 贺芳:航天材料民用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航天技术让百姓有了更好的穿着体验的同时,也让航天材料不再仅仅是“天上星”,而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时代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